千叶天下旧日足迹

标题: 微小说《外婆》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石榴宝宝    时间: 2015-4-26 14:32
标题: 微小说《外婆》
他的父母在外面打工,他和妹妹每天泥巴裹身,喝冷水,吃剩饭。
四川的外婆来看他们,心疼不已,留下照顾。
日复一日,他们大了,外婆老了。
外婆“我想回家了,老头子还在家等着呢”
打电话,没人接。写信没人回。
“我想回家了,想老头子了,你爸妈怎么还不回来”
他和妹妹上初中离得远,每周一回。
她病了,胃里翻浆倒还的疼,“老头子,老头子。。。。”
他和妹妹周日回来,外婆躺在床上,一定僵硬。
她终究没见到老头子。
他和妹妹的父母回来了,那又如何,她终究睁不开眼。
叶落无法归根。



作者: 玥咏    时间: 2015-4-26 14:46
       你说没有最后一句会不会更好?而且叶落还是可归根的嘛,只是死前没能见着老头子

作者: 石榴宝宝    时间: 2015-4-26 14:58
[attach]91[/attach]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外婆
那是童年的一个小镇上,村子旁边一户人家,很穷,真的穷到已经揭不开锅的程度了。那户人家姓王,有三个孩子,只是大儿子送给大伯家了。
剩下的两个孩子,他们养活。男人和女人都在种地,每年,一道麦子,一道玉米。有时收成不好,两片地的粮食根本不够一家子吃饭。
那次,两个孩子里的小女人发烧了,已定四十度了,女人急的拉着架子车就往乡上跑。那时小村里是没有医生的,唯有集市上有一家看病的大夫。女人拉着车跑了半个多小时,浑身热汗的来到看病的医生处。
医生说,“在耽搁一会,就算看好了,孩子也是傻了。”
看了病,该收费了。女人拿出一鼓鼓的手帕,帕里包着厚厚一沓一毛的,两毛的,最大面值便是两个一块。女人总共那个三块七毛钱。
医生谁,“打针连开药一共五块钱,这孩子晚间还要打一针,不然烧退不了。”

后来,总之女人回来后,过了两天收拾了两件旧衣服打个包袱去了县城挣钱。
那一去很久很久,总之我们这些孩子很少见过她。奥,好像见过一次,又一次女人回来了,给孩子买了一件裙子,还有很多糖果。我去他家时,她给了我一颗。
再后来,见她时,大概是初中上学的时候了。那家的男孩和我一般大,下面是个妹妹,小两岁。至于老大,给了人家,住的别处去了。

女人走了以后,男人在家看孩子,男人不会做饭,看孩子也没有收入,日子过得越发的艰难。平日里孩子最多喝两顿米汤。那一碗清清的水里,只有碗底稀稀疏疏的几颗米粒。
那时,村里的人都不富裕,但看那孩子可怜,每逢去了他们家里,总会一个黑黑的馒头。哥哥拿着馒头分成两半。给妹妹的那一半总是多一些。
村里人感慨,“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,果真是对的。”

作者: 石榴宝宝    时间: 2015-4-26 15:01
玥咏 发表于 2015-4-26 14:46
你说没有最后一句会不会更好?而且叶落还是可归根的嘛,只是死前没能见着老头子

农村都是土葬,就是装在棺材里,她就死在女儿家里。她的老伴年龄也大了,那时候女人小,男人大的很多。她死后,老伴没有过来,太远走不动。住在四川山沟里,很不方便。
作者: 石榴宝宝    时间: 2015-4-26 15:25
女人出去打工没有消息,男人急的团团转,幸好那时孩子的外婆发来电报,说想过来看看。
那外婆比较年轻,五十多岁,性格也是很好。外婆的老伴已定六十多岁了,农村的婚姻里,外婆是被自己娘家两担粮食卖给了,大她十来岁的男人。
女儿是遂大姑下嫁陕西的,女时候外婆是不愿的,那料那大姑将陕西的地方说的多么好,外婆便应允了。只是这么多年从没去过。
这次赶着小儿子们都结婚了,心里高兴,便拿着攒了几年的几十块钱买了火车票去看女儿,外孙。

外婆背着半袋子四川的特产,来看女人, 男人在车站街回了自己的岳母。
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到女儿家却是热乎乎的头上泼了一盆凉水。外婆的心里冰凉冰凉的。
男人撒了个谎,说去寻女人,托外婆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几天。外婆同意了。
男人去了城里,找了很久,没有找到。便寻了个倒垃圾的活先干着。

外婆则是用自己余下的钱买了麦子,给两个孩子做着吃的。

两个孩子一直没有上学,我那是上的小学二年级,那和我同岁的男孩还没有上学,整日在家玩泥巴。偶尔的跑别人地里刨两个红薯,用衣服裹了,拿回家,让外婆煮了吃。

大伙明白那孩子家的现状,每每发现只是去向那外婆说说,希望孩子莫要学了什么坏毛病。长大害了孩子一辈子。

红薯还是在偷,谁家地里的南瓜藤结了几个小南瓜,孩子都记得清清楚楚,等到快要成熟,夜里孩子便悄悄的摘回来,第二日做他们的午饭。

为何呢?外婆怎么不制止呢?
外婆也是无奈,外婆身上的几十块钱花光了,可是女人,男人都没有回来,连让别人捎个话都没有。家里没有吃的,孩子偷回来,总不能不吃。

当生存不下去的时候,道德是什么东西,谁会记得。
作者: 石榴宝宝    时间: 2015-4-26 15:44
女人来城里,因着不识字,只是帮着一家小饭馆摘摘菜,打扫下卫生。每月挣个十几块钱,谁知那时偏偏感冒了,她舍不得买药,时间长了,一直咳嗽。小饭馆的老板见她不停的咳嗽,立马给了工钱,赶了她出来。
一个感冒了的人,不时伴着咳嗽,头脑发热,总之那一阵时间她经历了很多不好的事 。
现实不像演电视,她不是女猪脚,没有人救她,不会有别的男人爱上她。
她只是个一米六不到的小女人,因着生了三个孩子,身材已是难看。脸色蜡黄,皮肤发黑。这样的女人谁会要呢?

原是为了省钱,如今呢?女人最终还是昏昏沉沉的去小诊所看了病,挂了此生第一次的吊瓶。那段时间的看病,花光了女人辛苦挣来的二十多块钱。
病好了,女人继续找活,继续挣钱。

有一次,碰到同村里的小四,询问了,自家孩子的情况,
小四说,“你娘家的妈妈来了,孩子她照顾着。”

女人听了松了口气,掏出怀里刚发工资的十几块钱,让老乡带给孩子的外婆。


男人呢?有一种人只求活着,却从不在意活着的好坏与舒坦。男人就是,打扫卫生,男人做的很是不好,打扫不干净不说,时常的将垃圾扔到不该仍的地方。如此的工作,管理垃圾的人来了,总是扣男人的钱,所以男人有工作,却是养活不了自己。
作者: 献山    时间: 2015-4-26 15:55
题材是生活写照,想必作者有所感触吧
作者: 玥咏    时间: 2015-4-26 16:42
石榴宝宝 发表于 2015-4-26 15:01
农村都是土葬,就是装在棺材里,她就死在女儿家里。她的老伴年龄也大了,那时候女人小,男人大的很多。她 ...

这个我知道,如果她的孩子们足够孝顺就会知道外婆的心愿,就会把她归根
作者: 石榴宝宝    时间: 2015-4-26 17:19
献山 发表于 2015-4-26 15:55
题材是生活写照,想必作者有所感触吧

小时候村里的故事,那时候大家生活都不容易,想把他们记录下来,就是这样的。我想要是农村的孩子,八十年代的,都会有些感触,分享下罢了
作者: 石榴宝宝    时间: 2015-4-26 17:29
玥咏 发表于 2015-4-26 16:42
这个我知道,如果她的孩子们足够孝顺就会知道外婆的心愿,就会把她归根

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说,总之外婆死了,埋在女人家地里,堆个小土坡。再就没了,两点孩子初中还没读完就打工去了,我也想知道,一个尸体怎么从陕西运送到四川?其实没有钱的时候,又是一个贫困的小农村,很多事情很难办?女孩子17八就结婚了,怎么说?
作者: 玥咏    时间: 2015-4-26 18:30
石榴宝宝 发表于 2015-4-26 17:29
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说,总之外婆死了,埋在女人家地里,堆个小土坡。再就没了,两点孩子初中还没读完就打 ...

好吧,这也许有很多原因,社会,人性.......不过你写的不错
作者: 玥咏    时间: 2015-4-26 18:32
石榴宝宝 发表于 2015-4-26 17:29
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说,总之外婆死了,埋在女人家地里,堆个小土坡。再就没了,两点孩子初中还没读完就打 ...

好吧,这些有很多原因,社会,人性,都说不准,你写的都不错
作者: 让我的诗感动你    时间: 2015-4-26 23:59

作者: 石榴宝宝    时间: 2015-4-27 09:47
石榴宝宝 发表于 2015-4-26 15:44
女人来城里,因着不识字,只是帮着一家小饭馆摘摘菜,打扫下卫生。每月挣个十几块钱,谁知那时偏偏感冒了, ...

这一块属于第三部分,顺序打乱了
作者: 石榴宝宝    时间: 2015-4-27 11:49
外婆的结局
那个外婆在这里一代便是七年年,因着女人断断续续的捎回来的钱,孩子上学了,二儿子是跳着班上的,个子太高,年龄又大,受了不少其他不知情孩子的笑话。不过,村里的孩子都对他们兄妹很好,时常的帮助他们。
外婆的身体后来日渐的不好,时常的胃痛。吃冷饭疼,吃热饭也疼,有时疼得半边身体都硬了。
她去问别人打听下,人家说是拉肚子,让她喝点一毛钱三片的土霉素,她喝了,还是疼。
孩子们去学校,每礼拜要那点钱的,不然吃不饱,外婆将女人托人捎回来的钱一点一点的给了孩子,自己却是不忍花在身上,去那镇上的医院,好好让大夫检查检查。
后来,一次孩子们去了学校,外婆一人在下,胃痛生生的夺去了外婆的生命。
他和她这时候回来,主事,下葬。外婆的丧失办的很简单。冷冷清清的就了事了。四川那边也仅是发了个电报,说人病了不在了。
突然的很感叹人生。
那两个孩子在外婆坟前哭的声音沙哑,我知道那两个孩子是真的爱他们的外婆,那么跪在一旁的她与他那,是忏悔,还是其他、、、

缅怀那个好外婆
时至今日,我还会想到,外婆喊孩子吃饭的声音,“龟龟,吃饭了、、、、”声音拖的很长,那前面的两个字是国国

【完结】

作者: 第八日的蝉    时间: 2015-4-28 14:18
情感细腻
作者: 石榴宝宝    时间: 2015-4-28 15:02
第八日的蝉 发表于 2015-4-28 14:18
情感细腻

你写的呢?我也去支持你去。
作者: 石榴宝宝    时间: 2015-4-28 15:03
石榴宝宝 发表于 2015-4-28 15:02
你写的呢?我也去支持你去。

抱歉,图像发错了,我没有恶意的
作者: 谈何轻易    时间: 2015-4-30 14:22
听听小木马,怀念外婆
作者: 献山    时间: 2015-4-30 18:26
石榴宝宝 发表于 2015-4-26 17:19
小时候村里的故事,那时候大家生活都不容易,想把他们记录下来,就是这样的。我想要是农村的孩子,八十年 ...

的确,自古以来农村都有的习惯,人们之间的情感都驻在了这里,我觉得农村的风俗真的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啊!
作者: 石榴宝宝    时间: 2015-4-30 23:40
献山 发表于 2015-4-30 18:26
的确,自古以来农村都有的习惯,人们之间的情感都驻在了这里,我觉得农村的风俗真的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 ...

怎么说呢,童年的记忆很珍贵,那些时候的很多事,我觉的她们值得记录下来,我怀念她们
作者: 青山    时间: 2015-5-2 11:09
文章写得不错,就是错别字太多,加油




欢迎光临 千叶天下旧日足迹 (https://qy.mochengli.cn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