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孩子学习钢琴之前,我从未写过与钢琴相关的只言片语,尽管与之结缘已有二十多年。小学二年级时学校开办电子琴学习班,在父母的支持下我报名参加,并很快成为班上最优秀的学员,最终以一首速度快、节奏感强的《土耳其进行曲》拿到最高分结束了学习。那时我就掌握了绝大部分的乐理,在别人戏称形似豆芽菜看起来如天书般的五线谱,对我而言当然是会者不难。 真正与钢琴初识是在10岁 ,那一年,我因腿部大手术在家休养,受尽病痛折磨的我,让父母疼惜不已。当时了解到家属院就有一位教钢琴的老师,因为电子琴的基础让父母看到我的天赋,因此在当时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,毅然决定让我学钢琴,于是,老师协助挑选,将钢琴买了回来,这是我收到过的最昂贵的礼物。初见时,那重量级的庞大身躯,黑亮的色泽,周身透着典雅与贵族气息,就连打开琴盖的动作都应该是轻柔优美的,我就像是灰姑娘遇见王子般怯怯的,小心翼翼地触摸,当我的手指弹下琴键的时候,第一次感受到与电子琴的差别,不使用一点力气是无法弹出清晰干脆的声音的。那声音如甘泉般清澈,如露珠般莹润纯净,哪怕是低音区发出的浑厚响声也足以与音箱传出的超重低音媲美。他可以演绎七声音阶的西方时尚,也能够表现“宫商角徵羽”五声调式的东方传统,无论是古典、浪漫、巴洛克、乡村、爵士、中国风等多种音乐风格,还是欢喜、愉悦、悲伤、惆怅、宁静、热烈、震撼、鼓舞的复杂情绪,钢琴皆可表达得淋漓尽致,他的近乎完美让我叹服。
然而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了,之后便是《哈农》、《车尔尼》、《拜厄》、《布格缪勒》、《巴赫》、《小奏鸣曲》轮番上阵,错了,重来,错了,再重来,在一遍遍反复练习中,所有的信心都化烟散却。老师通常不喜欢教有基础的学生,特别是有电子琴基础的,手缺乏力度,强弱感觉也相对较差,更何况我又文弱内向,老师的一声叹息会像一股寒气瞬间窜入我的全身,让我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。有时为了宣泄烦躁的情绪,我用手重重拍打琴键,不规则的组合发出低沉凌乱的声音,像是痛苦的呻吟。而我终于还是克服了困难,攻下了车尔尼740教程,直到这个老师提出需要我再找水平更高的老师学习。记不清是从哪一年起,琴声化作休止符,黑与白的单调色彩刻上了岁月的划痕,我就这样负了他。
直到现在,我依然感觉自己无法驾驭钢琴强大的气场,似乎古筝与琵琶等民乐器更适合自己的气质。但是,钢琴依旧没有远离我的生活,在心静如水或是惆怅满腹时,我会再次与他对话。我端坐着、端坐着,过了许久,终于将双手提起,慢慢放在琴键上,琴键仍旧洁净如新,而我早已不是当年练琴的小丫头,没有压力、不计较对错、无所谓是否连贯、无需在意弹奏的时间长短、更不会害怕老师严苛的指教与批评,我只需感受钢琴的心跳与呼吸,虽难以找到多年前彼此的默契,但我的手指依旧可以在阳光清风里穿行,是到中国的江南踏歌,还是去维也纳的某个小镇散步,由我来定。琴声里,花开叶落、鸟飞蝶舞,细碎的念想随着琴键飞越千山万水、春夏秋冬,曾经忽视的美丽而今巧探我心,这是相隔多年才享有的安适与温暖,我终究还是需要他的给予。
有一种灵犀,不觉之中存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