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像蜘蛛,命运就是我的网,我把网结好,还住在中央呀,我的网甚时节受了损伤!这一坏,教我怎样生长?生的巨灵说,“补缀补缀吧”,世间没有一个不破的网........”
提到网,总会不自觉想起许地山的这首《缀网劳蛛》,想到尙洁说到的那句“我像蜘蛛,命运就是我的网。”网,现世的我们都结在网中,网既是对肉体精神的束缚,又是其安身之所。有些人,身在网中,精神不住挣扎反抗,或跳出网或陷入泥潭不可自拔;还有些人,在网中怡然自得,从容而处,在自己的一方网里有所修为。这些人的两种选择,也正是大众们的选择。如何取舍,一直都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话题,也使人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
老子《道德经》第五章讲到:天地之间犹如橐龠乎!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老子将天地喻为风箱,万物在天地之间犹如风箱的活塞,一有作为就会推动活塞,挤压空气,于是就破坏了原有的秩序。因此世间之事要任其自然坚守自己的淳朴天然不去渉外界之事。这里的“风箱”与“网”的内涵基本一致,都代表了人们所处的天地。从老子的话里,我们可以明确看出老子的选择,他希冀“小国寡民”“无为而治”,不崇尚积极入世以及于世俗之物之间争名夺利。又如《道德经》九章: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这里,老子认为要想成德,需将已拥之物不看作是自己所有,不恃有而乱为。也就是,在自己所处的网中,必须摒除争雄好胜之心,通过养生与修身,实现自我超越。是“破网”?还是“守网”?境界高玄的老子选择“守网”,在网中与世无争,任其自然,修德达道。
另一方面,通过阅读外国经典著作,我们似乎也可以从中探求些许答案。如艾米莉·勃朗特的《呼啸山庄》,希斯克利斯深陷情网,在网中痛苦挣扎,凯瑟琳死后,疯狂地进行报复,最终在风雨拍打下绝望终止生命,只留下一方残损不堪的苦网。在司汤达的《红与黑》中,身处社会底层的于连致力追名夺利,以俊朗的外表和才情为武器,企图攀附权贵一跃而起,最终不得不接受审判,在破网之后失去自我,心灵再无寄托之所。看来,“破网”总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,在情网利网里的挣扎,也是要有所牺牲的。
我是一只蜘蛛,编织着自己的网,静静地看着。然后,笑了,吟唱着水的智慧....
|